原标题:音乐与数字媒体奇幻交融——钢琴才女万捷旎带你踏上前锋跨界艺术之旅
举世人物网2月14日电2021年9月-12月,由“95后”钢琴家万捷旎领衔的前锋跨界艺术之旅《15°——万捷旎的钢琴与数字形象》在保利院线场全国巡演。这场音乐会突破了传统古典乐的扮演方法,与现代数字媒体艺术同构,将艺术家演绎的情感倾诉可视化。上一年12月8日19:30,万捷旎登台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为听众带来声、光、影完美交融的沉溺式体会。
“95后”钢琴家万捷旎,3岁开端学习钢琴,15岁以专业第一名的效果考入慕尼黑音乐与戏曲大学,取得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及慕尼黑音乐与戏曲大学双硕士学位,德国音乐演奏专业最高学位演奏家文凭。
20岁时,她作为独奏家与国际闻名指挥大师祖宾·梅塔及克里斯托弗·艾森巴赫协作;23岁时,她已与三十多个国内外闻名交响乐团协作表演。喜爱寻求新鲜事物的她除了对古典乐演奏拿捏到位,也一直在推行钢琴艺术的道路上前行。
这一次,她和数字媒体艺术家们一同策划了一场异样的数字音乐会《15°——万捷旎的钢琴与数字形象》。万捷旎讲到,“我一直都很喜爱我国的传统文化,期望能将我国传统文化与我拿手的古典音乐相结合,同济大学规划构思学院的范圣玺教授关于我国的节气也很有研讨,在这种关键之下咱们一同策划了这次音乐与天然相交融的表演,将音乐可视化,带给听众视觉和听觉的两层享用。演奏会取名15°,是由于乐律中的‘15°’包含了二十四个音符,而在天然的二十四节气中,太阳运动轨道以每15°为一个节气。本次音乐会出现的15首曲目都是我精心选择的,以天然时节为题,按年月编列安排,每一个章节中都有中西作曲家关于不同时节的诠释,包含肖邦、格里格、德彪西、李斯特、谭盾、丁善德等中外作曲家的经典乐曲。能把西方经典名曲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观众感触到中西文化的沟通。我觉得十分有意思,也很有含义。”
除了钢琴家万捷旎的美好演绎外,经过新媒体技能出现出的艳丽光影舞台也是本场音乐会的一大亮点。由于酷爱天然、喜爱传统文化,创造团队以钢琴音乐会之名重提24节气,在大数据年代做了一次全新的测验,运用了交互式动画、算法动画、动作捕捉、3D扫描等数字媒体技能,为每一首乐曲量身定做视觉化体现,以视觉联动听觉,连续传递音乐包含的情感,然后营建作声景相融的感官意境,带来“沉溺”而“可见”的音乐感触。
“这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钢琴演奏会,也差异于音画结合的新媒体音乐。咱们此次音乐会立异之处就在于它是数字媒体技能和艺术与音乐交融的再创造,是钢琴与数字形象的有机体。用个形象的说法,就比如风吹树摇,风经过树发作声响,树由于风而摇摆,声响的强弱,树摇晃的姿势,是天衣无缝的。”担任音乐会艺术总监的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范圣玺介绍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为更好还原曲中意境,万捷旎和数字媒体团队屡次进行实地取景。据数字媒体团队的工作人员介绍,在新媒体动画生成进程中,数字艺术家先要提取天然节气中的一系列参数。为了体现《春之旅组曲》,数字媒体团队的工作人员研讨了数十种归于春天节气的花朵,并提炼出花朵的笼统图画,将不同植物的花期结合音乐旋律,一朵朵虚拟之花就跃然眼前。在“冬”单元的《雪之舞》演奏中,飘动的雪花随音乐频率进行律动,为了出现这一天然科幻形状,工作人员特意前往江南古镇,用3D扫描技能收集了树木与假山石数据,才有了梦境的演绎。从数据收集,到终究与钢琴演绎的交融,这个进程花了有一年之久。
演奏会中,舞台大屏幕上还出现了一个梦境中的万捷旎,与钢琴一侧的万捷旎的梦境联动,这也是数字媒体效果的精妙展示。万捷旎说:“我和数字媒体工作人员花了3天时刻进行数据收集,他们给我全身戴上数据收集器和传感器,就像科幻片相同,细心捕捉我的每一个动作,还要有专业的舞蹈艺术家辅导我的肢体动作,整个进程很风趣但也具有很大挑战性,我第一次戴着传感器在钢琴上演奏,其实和幻想中的还真不相同。整场表演下来,更像是我与自己的对话,那个虚拟的自己与线D技能、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音影处理形式结合在一同,再经过视觉化的数字影像出现,线节气和四季改变的共识。”
由万捷旎领衔的这场前锋跨界艺术之旅,在前几期的全国巡演中收成了观众们的超高赞誉。她作为一位引导者,在多维艺术空间中,充分调动参与者的多元感官,带领群众从头考虑人与天然之间的联络。回来搜狐,检查更多